9月17日上午,美术学院2025级美术与书法专业博士研究生“开学第一课”在学院展厅隆重举行。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比拉力江·阿不力孜,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李勇,副院长王静、副院长赵凯出席活动。活动由副院长王静主持,2025级全体美术与书法专业博士新生参与。
首先全体参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美术学院博士点介绍视频。视频系统呈现了学院在美术与书法领域的学科积淀、师资力量、科研平台及人才培养成果,生动展现了学院围绕“美术教育师范特色”构建的学科生态,让新生们直观感受到学院的专业实力与发展活力,进一步增强了对学院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
第一个环节——传递关怀,筑牢归属。活动伊始,美术学院领导班子代表学院向2025级博士新生致以热烈欢迎。副院长王静在致辞中表示,博士阶段是学术研究的关键进阶期,也是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里程碑,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,此次精心筹备入学礼物,既是对新生加入学院大家庭的诚挚欢迎,更寄托着学院对大家在博士生涯中深耕学术、追求卓越的殷切期望,希望这份心意能陪伴新生们开启一段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学术旅程。


第二个环节——明确使命,锚定方向。在“开学第一课”核心环节,李勇院长以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践行新时代美术教育使命与担当”为主题,结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实际,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与专业高度的课程。

李勇院长指出,博士阶段的学习并非单纯的专业能力提升,而是思想政治素养、理论修养与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综合过程。他围绕美术与书法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背景、学科定位、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详细解读,强调博士培养需严格遵循“理论为基、实践为主、研究为辅”的原则,始终紧扣美术教育师范特色,主动对接国家教育战略需求,聚焦边疆高等教育、美术教育与社会美育的深度融合,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美术教育人才。
针对博士培养“立足边疆、服务地方”的核心定位,李勇院长明确了新时代美术教育需回应的“边疆之问”与发展方向。一是要立足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现实国情,以美术创作为载体,生动转化边疆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、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鲜活实践,形成能够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域理论成果与视觉经典作品,让美术成为展现边疆风貌、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;二是要紧密聚焦自治区文旅支柱产业发展需求,深入挖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时代内涵,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“美术芯片”,为地方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艺术动能。在此过程中,博士研究生需主动思考并解答“美术能做什么”的核心命题,将学术研究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。

砥砺前行,书写新篇课程尾声,李勇院长向2025级博士新生送上殷切勉励。他希望新生们以此次“开学第一课”为起点,以美术与书法博士点建设为契机,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对学术的敬畏,用有温度、有深度的作品回应时代关切,用扎实、系统的理论阐释中国美术发展的独特路径;在学术道路上脚踏实地、潜心钻研,主动参与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,在探索中突破自我;在集体生活中互帮互助、携手共进,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,以青春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博士生涯新篇章,为学院发展与边疆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。
本次“开学第一课”是美术学院为2025级博士新生量身打造的入学教育核心环节。不仅帮助新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学院的学科优势、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,更搭建了新生与学院领导、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,为新生快速适应博士阶段学习生活、明确学术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,也为学院后续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拉开了良好序幕。
美术学院
2025年9月21日